【如何小投資賺大錢,運用在人際關係與商業】
我們都希望付出最小,獲利最大,這是商業上每個廠商的想法,但又何嘗不是我們在人際關係上的想法,人跟人之間存在著許多交換,「社會交換論」主要的論述是,個體之所以相互交往,是因為他們都從他們的相互交往透過交換得到了需要的東西,我們跟別人交換的東西不見得是錢,也可以交換快樂,所以諧星可能比有錢人更受歡迎。
私底下聊天時我曾經跟淡如姊說,人不用怕沒朋友,要怕沒錢,有錢就會有朋友。對於我這番論調淡如姊非常不以為然,她舉了唱片圈的名人田定豐的例子,田定豐捧紅了如張信哲、許茹芸、吳克群和郭書瑤,賣掉唱片公司賺了一大筆錢,他人太好,手上有錢時出手就闊綽,四處大方送禮,連不熟的人也送名牌包,等到他落魄時才發現自己根本沒交到朋友。吳淡如認為那些因為錢而來的人,很多時候都不是真的朋友。知名心理師林萃芬更認為如果你跟別人用錢做連結,就會讓大家習慣叫你來付錢,你給別人的連結是什麼,別人就會這樣看待你。
想聽這集的訪談,可以點下方連結:APPLE Podcast :https://reurl.cc/m9D10j
攝影:李宛珊老師